1.鈣鈦礦電池效率、成本優勢兼備
降本增效背景下,光伏電池持續迭代
降本增效驅動下,光伏電池基本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晶硅電池,主要包括單晶硅電池和多晶硅電池兩類,目前已實現商業化,但單晶硅電池生產成本高、制備工藝復 雜、能耗高且會造成環境污染。 第二階段:薄膜電池,主要包括非硅基薄膜電池、多晶硅薄膜電池、銅銦鎵硒和砷化鎵薄膜電池等,比硅基電池更能容忍較 高的缺陷密度,在高溫下能量轉換效率衰減更小,弱光環境仍可以工作,但生產成本高、需要稀缺元素。 第三階段:新型電池,主要包括染料敏化電池、鈣鈦礦電池和有機太陽電池等,具有能耗低、成本低、環境友好、原料豐富、 制備工藝簡單等優勢。
電池結構簡潔,鈣鈦礦層是光電轉換核心
反式結構是主流應用,正式結構可以低溫制備。鈣鈦礦電池的基本結構可分為 正式結構(演化自染料敏化電池)、反式結構(演化自有機太陽電池),正式 結構最大優勢在于電子傳輸層可以低溫制備,反式結構制備工藝簡單、成本較 低,目前反式結構是主流應用。根據陽極結構的不同,正式結構電池可分為平 面型和介孔型,兩者基本結構幾乎一致,自下而上分別為TCO玻璃、電子傳輸 層(ETL)、活性鈣鈦礦層、空穴傳輸層(HTL)和金屬電極,差別在于,介 孔型比平面型多了一層厚度為幾百納米的半導體多孔層。
鈣鈦礦層是光電轉換的核心。鈣鈦礦層吸收光子產生電子-空穴對,由于鈣鈦礦 材料的激子束縛能很小,在室溫下就能分離為自由的載流子,并分別被傳輸層 材料傳輸出去、再被電極收集,形成電流做功,完成整個光電轉換過程。
鈣鈦礦電池理論轉換效率更高
晶硅電池轉換效率提升空間有限。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晶硅電池理論極限效率為29.43%,TOPCon電池理論極限效率為 27.5%,HJT電池理論極限效率為28.2%-28.7%;目前TOPCon量產效率已達24.6%,HJT平均量產效率已超24%,晶硅電池量產 效率提升空間有限,未來十年內或觸及瓶頸。
鈣鈦礦電池轉換效率快速提升、空間更大。用于光伏電池的鈣鈦礦材料,其A位通常是某種有機基團,B位是金屬陽離子X位 是鹵族陰離子,共同構成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以CH3NH3PbI3為例,Pb和6個I組成一個[PbI6]八面體,8個[PbI6]八面體組成 網絡架構,CH3NH3+位于網絡最中間,起到平衡作用。受益于特殊物相結構,有機無機雜化材料不僅能使半徑差別懸殊的離 子穩定共存,還賦予了諸多優異的電化學性能,包括窄禁帶寬度、高吸收系數、高載流子遷移率和擴散長度等,這些特性使 得極薄的鈣鈦礦膜層可以充分利用太陽光譜。另外,鈣鈦礦材料對雜質的容忍度極高,避免了晶硅常見的LID、PID和LeTID 等光照/升溫導致的效率衰減。鈣鈦礦電池轉換效率提升快,且理論轉換效率較高,單結可達31%,超過晶硅電池極限,2結疊 層可達40%左右,3結疊層可達50%左右。
2. 行業擴產加速,各環節優化空間大
近年產業化加速,2025年或將步入成熟階段
從行業產線規模、項目進展來看,2022年是鈣鈦礦產業化元年,我們預計,2023年-2024年擴產加速,或將出現更多百MW級 產線投產、部分GW級產線招標,2025年將步入成熟商業化階段。
材料方案尚未定型,優化空間較大
TCO玻璃:最下面是基材,目前剛性板以白玻為主,柔性板可以用軟性塑膠板;基材上面是FTO(摻氟氧化錫)或ITO(氧化 銦錫)。 ITO:白玻上的附著效果更好,ITO導電玻璃做能量匹配時,空穴傳輸層需要用spiro,其他材料難以匹配;另外,銦的含量較 少,長遠不合理。 FTO:難以制備均勻膜層,更佳的方案是直接向玻璃廠商購買FTO玻璃,玻璃廠商在熔煉過程中直接附著FTO膜,均勻度更好。
背電極:學術端,多采用金、銀;產業端,多采用銅、合金或金屬氧化物。 金:常見電極材料,價格昂貴,且蒸發沉積中僅少部分制備成電極,大量浪費。 銀/鋁:相比金電極,具備成本優勢,但易與鈣鈦礦膜生產鹵化物,影響電極導電性,降低電荷收集效率。 碳電極:滿足導電性要求,能夠極大程度削弱水、氧氣、太陽光等對鈣鈦礦層的影響,進而提高電池穩定性;可利用絲網印刷 /噴墨打印制備,成本低、易于大面積制備。
設備方案是性能與成本的平衡
設備方案尚未定型,存在較大優化空間。目前鈣鈦礦成膜路線尚未標準化,存在多種選擇方案。器件結構、材料組分、工藝 方案均會影響設備選擇,小面積制備階段,可行性是設備方案的重要決定因素,大面積量產階段,設備方案將取決于性能與 成本的平衡。
以反式結構為例,成膜工序通常包括,濺射PVD鍍TCO(ITO)→濺射PVD鍍空穴傳輸層(氧化鎳)→狹縫涂布鈣鈦礦層(多 種材料方案) → ALD/RPD鍍電子傳輸層(氧化錫)→蒸鍍銅電極,激光工序通常包括,P1(刻蝕,TCO層)→P2(刻蝕,緩 沖層/鈣鈦礦層)→ P3(刻蝕,緩沖層/鈣鈦礦層/電極)→ P4(清邊)。
目前整線價值超1億元/百MW,2025年有望減半。以協鑫光電100MW產線為例,主要設備包括濺射PVD(空穴傳輸層/TCO)、 RPD(電子傳輸層)、蒸鍍(金屬電極)、涂布(鈣鈦礦層)、激光、封裝及其他設備,整線價值量約1.2億元。目前鈣鈦礦 設備以定制為主,疊加涂布、蒸鍍及鍍膜設備國產化程度有限,投資成本較高,隨著規;c國產化的持續發展,2025年單 GW整線價值量有望降至5億元。
狹縫涂布是主流方案,德滬涂膜市占率超70%
狹縫涂布是鈣鈦礦層的主流方案。產業端,狹縫涂布目前是鈣鈦礦層的主流方案,學術端,狹縫涂布也能制備空穴傳輸層。 產業化應用的原因:相比其他溶液法,1)狹縫涂布可通過控制系統調整狹縫寬度、移動速度和輸液速度,膜層質量調控更 加精細;2)無接觸式液膜制備技術,避免基底不平產生的刮擦;3)前驅液密封在儲液罐中,沉積過程中前驅液濃度不變。 相比鍍膜,狹縫涂布具有高效率、低成本、規;葍瀯。
狹縫涂布行業集中度高,國產化有望加速。目前鈣鈦礦涂布設備主要供應商是美國nTact、日本東麗,刀頭等核心部件國外 壟斷。德滬涂膜是美國nTact代理商,截止2022年底國內鈣鈦礦狹縫涂布設備市占率達70%以上,2020年起成功供貨全球首條 100MW鈣鈦礦量產試驗線。德滬涂膜目前在常州建設鈣鈦礦產業化創新中心和設備制造基地,2023年有望投入運營,有望 實現設備自主化。另外,狹縫涂布廣泛應用于鋰電、LCD、集成電路等領域,涂布模頭設計因場景而已,鈣鈦礦電池和LCD 的涂布要求較為接近,集成電路對涂布工藝的要求更為嚴格。隨著鈣鈦礦電池逐步放量,LCD、鋰電、半導體等涂布設備制 造商或將布局鈣鈦礦領域,鈣鈦礦狹縫涂布設備有望加速國產化。
激光方案相對確定,基本實現國產化
第二、三道激光刻蝕最難,體現在劃線位置、能量控制及飛屑處理。鈣鈦礦電池制備過程中,除了鈣鈦礦層,第二道、第三 道激光刻蝕的技術難度最大,主要難點在于劃線位置把控、激光能量控制以及飛屑處理。劃線位置方面,激光位置及間隙要求 嚴格;能量控制方面,激光刻蝕深度要求嚴格,需要控制激光脈沖頻率;飛屑問題方面,激光劃線將會產生碎屑飛濺,需將碎 屑處理干凈,并保證膜層平整度。
3.全鈣鈦礦是最終方案,TCO/靶材/設備是降本關鍵
產業化瓶頸:大面積制備
大面積制備是商業化前提,鈣鈦礦層是最大短板。光伏降本增效背景下,大尺寸電池已成為趨勢,然而隨著面積增大,鈣鈦 礦電池的轉換效率下降較為明顯。主要原因包括:1)各層薄膜的非均勻大面積沉積;2)P2劃線邊緣處的鈣鈦礦退化;3)電 池子單元連接中的死區;4)組件串聯電阻增加、并聯電阻減小。鈣鈦礦電池大面積制備面臨諸多難題,其中最主要的是鈣鈦 礦薄膜制備。
各方案均存在局限性,后續優化空間較大。旋涂法常用于制備小面積鈣鈦礦,可通過調整旋涂儀的轉速來控制膜層厚度,成 膜穩定且較為均勻,但在大面積制備中,旋涂法的材料利用率較低,難以結合卷對卷大面積制備工藝。目前,大面積鈣鈦礦薄 膜制備方法主要包括狹縫涂布法、刮涂法、噴涂法及噴墨打印法等,但均存在局限性,標準化方案尚未確定,材料、設備等環 節需要同步優化。
產業化瓶頸:穩定性
穩定性是最大瓶頸,短期難以突破。根據《太陽能鈣鈦礦電池技術發展和經濟性分析》(潘瑩,2022年)目前鈣鈦礦電池持 續光照時間最長約10000h,若按平均日照時長4h計算,理論壽命僅6.8年,相比晶硅電池25年的理論壽命,差距較大。穩定性 是鈣鈦礦電池的最大瓶頸,目前尚無良好解決方案。
方向:疊層電池助力進一步增效
兩端器件已成為主流。通過將寬帶隙電池和窄帶隙電池串聯,能夠充分利用全光譜范圍內的光子,減少能量損失,是突破單 節電池效率極限的重要方法。鈣鈦礦疊層電池主要分為兩端器件和四端器件,其中兩端器件僅需要一個透明電極,有利于減 少寄生吸收,同時封裝成本更低,已成為主流疊層路線。
四端器件:獨立制備兩個子電池,然后堆疊,相互之間只有光學耦合作用;優點是子電池獨立制備,可分別采用最優工藝; 不足是對電極要求較高,四個電極得有三個是透明電極。
兩端器件:在底電池上直接生長鈣鈦礦電池,中間通過復合層或隧道結實現串聯;優點是僅需一個寬光譜透明電極,且封裝 成本更低;不足是傳統絨面結構的晶硅底電池提升了頂電池的制備難度,引入蒸鍍設備、投資成本提升。
方向:TCO、靶材、設備是降本關鍵
TCO、靶材及折舊構成主要成本。TCO玻璃及封裝材料成本占比約34%;其次是靶材(傳輸層/金屬電極)成本占比約31%; 鈣鈦礦材料用量較少,成本占比僅3.1%;折舊成本占比約16%;能耗成本占比約13%。
工藝優化與組分選擇是靶材降本的主要方式。靶材是傳輸層和金屬電極的基礎材料,通過制備工藝的選擇與優化,提升靶材 利用率,能夠降低材料成本,也能通過材料選擇實現降本,目前空穴傳輸層、電子傳輸層、金屬電極的低成本材料分別是無 機半導體、ZnO、銅或合金。
規;、國產化及方案優化是設備降本的主要方式。一方面,隨著鈣鈦礦電池加速放量,規;皣a化是設備降價的關鍵 動力,其中蒸鍍和涂布設備降價空間較大。另一方面,鈣鈦礦電池制備方案尚未標準化,隨著大面積、穩定性等問題逐步解 決,投資成本有望成為設備方案的重要決定因素,其中鈣鈦礦層、空穴傳輸層和頂電極降本空間較大。
4.電池、設備、材料環節投資分析
電池:關注商業化、低成本趨勢
纖納光電:成立于2015年,總部位于杭州,是全球首家實現鈣鈦礦組件量產的公司,全球首條百MW級鈣鈦礦產線于2022 年初建成,5月發布全球首款鈣鈦礦商用組件α,7月首批α組價正式出貨,目前公司正在規劃GW級產線。公司已完成D輪融 資,本輪融資由招銀國際和杭開集團領投,資金將主要用于鈣鈦礦前沿技術的開發和GW級產線擴建,加快布局鈣鈦礦商 業化第二階段。公司α組件具有經濟性、穩定耐用和光電性能優異三大優勢,2023年1月順利通過IEC61215、IEC61730穩定 性全體系認證,纖納光電成為全球首個、且目前唯一完整通過這兩項穩定性全體系測試的鈣鈦礦機構。
捷佳偉創:晶硅設備龍頭,RPD設備國內獨供
PERC電池設備龍頭,N型電池設備國內領先,主要產品包括PECVD設備、擴散爐、制絨設備、刻蝕設備、清洗設備、自 動化配套設備等,同時提供整線方案。 根據捷佳偉創公眾號2023年3月22日新聞,2022H2-至今至今已向十多家光伏頭部企業、行業新勢力及研究機構供應鈣鈦 礦設備,訂單金額超過2億元。公司鈣鈦礦設備包括RPD、PVD、PAR、CVD、蒸鍍、狹縫涂布、晶硅疊層印刷;其中 RPD設備系國內獨家供應,2018年公司取得日本住友RPD設備授權,后自主研發相關產品;2022年成功中標某全球光伏頭 部企業的鈣鈦礦蒸鍍設備項目,現已具備單節及疊層鈣鈦礦整線供應能力。
奧來德:蒸鍍核心部件供應商,前瞻布局鈣鈦礦領域
國內領先的OLED有機發光材料和蒸發源設備制造商,有機發光材料是OLED面板制造的核心材料,蒸發源是蒸鍍設備的核 心部件,對材料的蒸鍍效果、面板良品率起到決定性作用,公司蒸發源產品目前適用于Tokki蒸鍍機。 據2023年1月6日投資者互動問答,公司目前在鈣鈦礦領域布局兩大項目,計劃投資4900萬元,分別是鈣鈦礦蒸鍍設備開發 項目、低成本有機鈣鈦礦載流子傳輸材料和長壽命器件開發項目。
金晶科技:超白玻璃基礎牢固,TCO玻璃產線順利落地
產品主要包括技術玻璃、浮法玻璃、深加工玻璃及化工產品,在傳統浮法玻璃基礎上,向超白玻璃領域拓展,同時積極開 拓光伏玻璃市場。 TCO玻璃可用于碲化鎘、鈣鈦礦電池領域,行業壁壘較高,對鍍膜設備、玻璃產線改造均有較高要求,全球僅少數企業能 夠量產。2021年公司研發出超白TCO鍍膜玻璃基片,并成功開發3.2mm和2.65mm超白TCO玻璃;2022年投建國內首條TCO 玻璃產線,年產能1800萬平米,可滿足300萬kw光伏電池的生產需求;2022H1公司TCO玻璃已供貨First Solar,目前正與協 鑫光電展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