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對于鋰電行業而言并不是一樣的春風拂面。終端的新能源汽車銷售在3月下旬已經傳來陣陣暖意,但是在上游的材料端,降價、減產的現狀帶來陣陣寒意。碳酸鋰成交均價在4月12日正式跌破了20萬元/噸的整數關口,較高位回調已近七成。不少企業正加快全產業鏈布局。
多位業內人士反映,產業鏈“冷熱不均”的原因是行業處于深度去庫存階段。目前,企業去庫存的主流策略是以減少原材料采購、降低產量為主,在需求尚未大規;謴椭,去化速度會有所拉長,二季度末或為重要觀測節點。
行業上下游“溫差明顯”正處于深度去庫存階段
最新數據顯示,3月份鋰電行業上下游“冷熱不均”。下游銷售的逐步回暖,并沒有傳導到成交、生產雙雙冰封的上游原材料環節。
中汽協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3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67.4萬輛和65.3萬輛,環比分別增長22%和24.4%,同比分別增長44.8%和34.8%。受此帶動,我國動力電池產銷量節節攀升。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發布的數據顯示,3月,我國動力電池銷量共計44.3GWh,同比增長81.1%。
但是,在上游,3月鋰電材料的產量普遍轉向環比下滑。隆眾資訊統計,2023年3月中國主要的碳酸鋰生產企業合計產量為3.01萬噸,環比下降0.33%;SMM統計數為3.06萬噸,環比減少1%。另一主要鋰鹽產品氫氧化鋰3月產量在2.2至2.4萬噸之間,環比同樣有2%的降幅。
相關專家指出,導致下游需求回暖、上游卻未被傳導的關鍵原因,是行業目前正處在深度去庫存階段。據企業方面透露,鋰電行業這輪去庫存周期在去年年底就已經開始。
庫存較高的情況,其實在消費淡季并不鮮見。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全產業鏈的動力電池庫存高達164.8GWh,達到歷史新高。東證期貨分析師陳祎萱也透露,目前冶煉廠仍有相當體量的碳酸鋰庫存待消化。
西南地區一位鋰電投資人士稱,前兩年市場快速增長,產業鏈企業的生產預期很高,產能大舉擴張;現在市場預期降低,反映到生產端,本質上是一個產能負荷下降的過程。
寧德時代就公開表示,碳酸鋰價格處于下行周期,公司正在推動快速去庫存并縮短采購周期。龍頭的策略逐級傳遞,負極材料龍頭璞泰來確認,公司前期儲備了較多的庫存量,下游客戶在去年四季度即進入去庫存階段,公司相應需要時間調整之前的高成本庫存。贛鋒鋰業亦透露,從去年底到今年初以來,市場觀望情緒較重。
庫存何時出清?
“現階段要緊盯頭部大廠何時出現批量采購原料的大單,這是市場回暖的強信號。”隆眾資訊鋰電池分析師路天麗稱。
本輪去庫存周期何時結束?多數受訪人士認為,重要的觀察時點在二季度末。
隆眾資訊正極材料分析師宋晶認為,行業庫存可能要到二季度末才能消化完成。
業內人士認為,在經歷了4月的第二輪產業鏈大規模降庫后,以電芯及四大主材為主的中間環節的庫存水平或將降至低位,“如若低庫存的中間環節企業開啟了大規模備庫,上游原料或將迎來價格回彈機會。”
進一步發揮產業鏈協同效應
在鋰鹽價格持續下探的背景下,不少鋰礦企業加快全產業鏈布局。
日前,天力鋰能宣布與葉城縣人民政府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將與當地資源方在鋰礦山、選廠、鋰鹽加工廠、鋰電池材料等方面進行合作投資。主要建設任務包括完成500萬噸鋰礦石采選項目,投資金額為10億元;3萬噸鋰鹽生產項目,投資金額為25億元;10萬噸鋰電池材料項目,投資金額為25億元。
而鋰礦“雙雄”天齊鋰業和贛鋒鋰業更是將全產業鏈布局作為公司的重要發展戰略。
贛鋒鋰業表示,公司將持續提高資源自給率,優化成本控制,加強技術研發,根據市場和訂單情況擴張電池產能,完善上下游一體化生態,以應對未來的鋰價波動。
近年來,贛鋒鋰業在固態電池和電池回收業務方面持續布局。目前,贛鋒固態電池已經形成三元配碳負極的系列產品,出貨量達到10GWh規模時成本有望對標液態三元鋰電池;另外,重慶贛鋒年產20GWh新型鋰電池科技產業園項目已于2022年開工建設。
贛鋒鋰業表示,目前公司已有7萬噸廢舊電池回收產能;厥諛I務的經濟效益與鋰價、廢舊電池成本等息息相關。長期看,公司看好廢舊電池回收業務前景。
天齊鋰業秉持“夯實上游、做強中游、滲透下游”的發展戰略。天齊鋰業副董事長蔣安琪日前表示:“未來五年,我們在充分發揮現有產能和優勢的基礎上,將繼續開拓上游優質鋰資源,擴大鋰化工產品產能,拓展下游產業鏈合作。以電動汽車和儲能應用為業務導向,積極聯動上下游,力爭成為具備高附加值的科技型企業。”
其中,在中游鋰化工產品方面,天齊鋰業表示,在優質資源基地扎實的資源保障下,穩步落實基礎鋰鹽產能擴張計劃,力爭到2027年達到30萬噸左右的碳酸鋰當量鋰化工產品產能,進一步發揮產業鏈協同效應。同時,公司將繼續戰略布局新能源材料及包括固態電池在內的下一代電池技術,關注電動汽車和儲能應用領域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