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普華永道發布《2023年數字化汽車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相較美國和德國消費者歡迎汽油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中國消費者更偏愛純電動汽車,超過90%的受訪者考慮購買純電動汽車。
“電動汽車快速發展帶來了圍繞其價值鏈的價值挖掘機會,其中充電及電池是尤為關鍵的價值鏈條。兩條價值鏈交匯于雙向充電,是充電及電池價值鏈中重要的價值挖掘點。”普華永道思略特中國汽車行業合伙人蔣逸明分析。
同樣,在對比德國和美國消費者對自動駕駛接受程度很低的情況,中國消費者持更開放態度。報告顯示,德國和美國受訪者對L4級自動駕駛汽車持質疑態度,60-70%的人表示不信任,而中國僅15%。
自動駕駛仍面臨技術飛躍及商業化應用的挑戰,中國消費者尤其希望在擁堵自動駕駛輔助、停車導航以及延長續航里程方面實現突破。
雖然中國消費者對于L4、L5級別自動駕駛的接受程度遠高于德國和美國,仍有一半以上的受訪者不愿意為無人駕駛出租車支付溢價。在美國和中國,對無人駕駛出租車與人工司機駕駛出租車的支付意愿低于德國。
普華永道中國汽車行業主管合伙人金軍表示,中國消費者對智能互聯功能抱有極高的熱情和開放態度,“安全+導航”成為最優先考慮選項,智能手機車內投射也越來越重要。若主機廠可以提供功能完善、服務流暢的全套互聯功能,中國消費者也愿意支付更高費用。德美受訪者表示針對互聯服務的可接受價格約20歐元/月,中國則是達到40歐元/月。
汽車行業參與者在互聯、電動、自動和智慧出行方面面臨挑戰。普華永道全球汽車行業首席合伙人哈羅德·偉默指出,為應對不斷變化的消費者偏好,汽車行業參與者需完善用戶界面,為不同客戶需求創造差異化體驗。對汽車銷售模式進行重新思考,并加快提升商業模式。未來,建立超越核心業務的生態系統將是主機廠成功的關鍵。
據介紹,報告圍繞汽車行業四大發展趨勢CASE(Connected智能互聯、Automated無人駕駛、SmartMobility智能出行、Electric電動化),對3000名來自德國、美國和中國的消費者進行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