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時捷Taycan之前,估計沒人能想象百萬級別的電動豪車會這么好賣。電動車龍頭特斯拉是典型案例,兩款百萬級豪車(Model S/X),量產了十年,好的時候單季度加起來一兩萬輛,差的時候單季度加起來幾千輛。
反觀保時捷Taycan,量產兩三年全球銷量達到34801輛(2022年),一個車型抵特斯拉倆。Taycan火了之后,百萬電動豪車,又好像成為了一種必然。
今年4月,上海車展亮相幾款百萬電動豪車——比亞迪仰望U9和U8,后者售價109.8萬元;廣汽埃安的純電超跑Hyper SSR,基礎版售價128.6萬元。另外,還有PPT階段BeyonCa。“百萬電動豪車”這個話題貌似已出圈。
其中,比亞迪仰望U8肯定是最火的那個,火在哪里?仰望U8展臺人山人海,寶馬冰淇淋的“情緒助攻”,蘭博基尼、賓利和法拉利等豪車品牌組團參觀,甚至有媒體人公開表示“U8太便宜”(差點以為賣的是燕京U8),換奔馳車標500萬起。至于另一個火爆的數據——“仰望U8在24小時訂單超1.3萬,海外訂單超3萬臺”(約等于472億元訂單)——我認為大概率是假消息,比亞迪沒公開確認過?赡苁敲襟w為流量而捏造,也可能友商玩捧殺,不然就太夸張了:發布幾天訂單超過保時捷Taycan全年銷量,脫離常識。
那么問題來了,比亞迪仰望U8火則火矣,未來銷量會怎樣?本篇文章,將談談比亞迪百萬電動豪車的紅與黑,它厲害在哪,又有那些問題(市場基本忽視了比亞迪造百萬級電動豪車的問題)。
利潤稀薄的比亞迪必須造豪車
比亞迪造豪車并不難理解,全球智能手機產業早已明白無誤的給出答案。蘋果是智能化的先驅,它憑借智能化的體驗和高端化,拿走行業絕大部分的利潤——2022年蘋果占有18%的出貨量,48%的營收,以及全行業85%的營業利潤!恐怖如斯。電動+智能座艙+自動駕駛=智能車,隨著電動車一天天邁向智能車,不說產業格局最終與智能手機完全相同,少數幾家高端智能車企拿走絕大多數利潤是能想見的。
當前,電動替代傳統燃油車的趨勢已是烈火燎原,中國2022年9月新能源車滲透率突破30%,王傳福預測2023年單月可能突破50%(蘋果、小米等還沒有量產車的“造車遲到勢力”們會很難)。
乘用車L4級別自動駕駛,則可能要到2030年才有戲。
從行業發展趨勢上看,市占率領先的電動車企業,已迎來重要的高端化窗口期,不容錯過的高端化窗口期,比亞迪經營數據與財務數據的背離已經說明這一點。
2022年,新能源車層面,比亞迪186萬的銷量已經超過特斯拉131萬的銷量,摘下全球銷量龍頭的桂冠。表明上,特斯拉25.6%的毛利率高不了比亞迪20.39%多少,實際上差距可能很大。為方便理解這個差距,我做了一張表,核心信息如下:
1)價位不是影響毛利率的主要原因。小鵬和蔚來定價差距比較大,銷量相同的情況下,毛利率差不多。
2)規模和先進智造是影響毛利率的核心原因。特斯拉絕大部分的銷量是中低端的Model 3/Y貢獻的,價格比蔚來和小鵬低,但毛利率比它們高14.63個pct。
3)混動車比純電車的毛利率要高很多。理想汽車與小鵬和蔚來的銷量差不多,但毛利率高了8.44個pct。
據以上信息可知,比亞迪混動車毛利率比純電車高很多。但具體高多少?可嘗試推測一番。注意,此處我們只追求模糊的正確,結論與真實數據可能有差距,但這個差距大概率是高估比亞迪:遵循萊特定律(產品累計產量增加一倍,成本就會下降一個恒定的百分比),特斯拉銷量提升每一倍,相對于小鵬和蔚來,平均帶來1.49%的毛利率提升?紤]到其純電路線銷量領先比亞迪44%,以及其智能工廠的厲害,假設比亞迪銷量每提升一倍,平均毛利率提升只有特斯拉的六成,也就是0.9%。那么比亞迪純電車的毛利率為16.78%,混動車毛利率為24.87%。
實際上,特斯拉25.6%的毛利率,比亞迪16.78%的毛利率?鄣舫杀,特斯拉還有15.45的凈利潤率,比亞迪的凈利潤率只剩個位數,可能也就略高于中國車企的平均水平——據乘聯會數據,2022年中國汽車行業利潤率僅5.7%。
2022年中國新能源車總銷量為688.7萬輛,比亞迪一家就占了27%左右,但它的純電車利潤率也就個位數,整個公司利潤率更是只有4.18%。因此,技術布局和實力不俗的比亞迪,沖擊高端化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仰望U8的核武器:技術切割時代
技術數據層面上,比亞迪仰望U8強過其它越野車。本來準備說“毫無疑問的吊打”,想了想還是得低調,畢竟還沒量產。
假設仰望U8今年底交付的時候,能達到其宣傳的靜態技術實力的八成,那這車就太彪悍了,其包括六大核心技術:1易四方架構,2云輦智能車身控制系統,3刀片電池,4超級車身,5智能座艙,6智駕輔助。
以上這些,你可能無感,光談核心技術也確實沒甚意思,說點讓人喜聞樂見的黑科技吧,有媒體這樣總結:路虎不敢下的水,它從容橫渡。奔馳沖不上的坡,它輕松登頂。寶馬調不過來的頭,它原地轉向。保時捷壓不了的釘子,它時速120爆著胎碾過去。還有180°坦克掉頭,蟹行模式,5.3米長×2.48噸的車身零百加速3秒多你敢信?
圖:仰望U8原地掉頭,來源:網絡
單論比亞迪把仰望U8造成船,橫渡水面,兩棲作戰,就沒有任何人能做到。為此比亞迪有諸多相關授權專利支撐,包括但不限于:
·“一種新型車輪”;
·“車輛控制器、浮水控制系統、車輛及浮水控制方法”;
·“浮水控制器、浮水控制系統、車輛及浮水控制方法”;
·“車輛涉水傳感器及車輛”;
·“兩棲車電能驅動系統的控制裝置及兩棲車”;
·“四輪獨立驅動動力系統及汽車”;
·“兩棲車混合動力驅動系統的控制裝置及兩棲車”;
·……
比如上述羅列的最后一件專利,其說明書0018條明確了浮水模式的工作原理,如下圖。
圖:專利“兩棲車混合動力驅動系統的控制裝置及兩棲車”,來源:知產寶數據庫
再說易四方架構,其主要特點之一是實現四個電機獨立驅動。對應的“CN206678787U四輪獨立驅動動力系統及汽車” 是其核心專利之一,浮水、沖陡坡、原地轉向、蟹行模式、時速120km爆胎仍能安全行駛等等黑科技都離不開這個專利。
圖:專利“四輪獨立驅動動力系統及汽車”,來源:知產寶數據庫
以上的技術和專利,如果真的能在比亞迪仰望U8上實現,那絕對是切割時代的——用技術實現其它越野車難以企及的體驗。但即使如此,比亞迪仰望U8能不能成,仍有待觀察。下面我們來講講它存在的問題。
教員:打仗非常簡單,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高端車想要賣得好,并不完全是技術碾壓就萬事大吉。對傳統的越野車起來來說,手持核心技術的比亞迪仰望U8,也并非真正的無解。偉大的教員就曾經說過:"打仗的辦法就有兩條,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什么軍事道理,簡單地說就這么兩句話”。簡單的翻譯一下,就是躲避對方優勢點,并以自己的優勢點擊敗對方的劣勢點。
仰望U8雖強,卻并不是全能。你應該知道,仰望U8是一款增程車,它的純電里程為180km,滿油滿電實現1100km續航里程。這意味著,別講什么綠色ESG,開去越野它就是功能很多的油車。所以別把仰望U8與奔馳大G的電動版比較,它的對手其實就是燃油越野車,那么網友戲稱的“奔馳雜牌電動車”也就不再是問題。
另外,作為一輛越野車,可靠性和耐用性也是衡量技術極其重要的標準。其它越野車在沙丘上飛馳,碰上沙堆彈跳,甚至飛躍,落地的時候,懸掛不會斷掉,仰望U8會不會出什么問題?已經過長時間檢驗的硬派越野車,可能更讓人放心。
前段時間,抖音上就爆出實測視頻:仰望U8陷進坑里出不來,需要后車拖拽出坑。越野車是比亞迪此前未涉足的領域,也許一切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簡單與美好。除了技術有待車主的實戰檢驗,我們從過去對高端品牌或者說奢侈品的研究中,曾得到一個結論:高端之所以為高端,因為它是造夢師的專屬游戲,讓你有別人沒法有的東西,主打稀缺兩個字——要么是原創性的稀缺,要么是精選供應鏈的稀缺。
比如蘋果智能手機的高端,從2007年1月那場發布會,喬布斯永久性的改變手機模樣開始。特斯拉也類似,早期主打一個從無到有的智能高端汽。而愛馬仕與瘋狂收購的LVMH完全不是一個邏輯,它精選最頂級稀缺原材料,譬如約翰內斯堡500km外的鴕鳥皮供應商必須要做到——鴕鳥出生后隔離喂養,皮膚完美無缺沒有一絲傷痕。對供應鏈的極致追求,讓愛馬仕的包自成一檔。反觀比亞迪仰望,品牌屬性是飄忽的,它為目標用戶造的夢是什么呢。定位硬派豪華越野的U8,產品個性本來就顯得模糊,尤其是再來個超跑U9,讓人感覺就是“路虎和法拉利一起賣”。
最后再提提品牌心智的問題,上文提到有人說換上奔馳的車標,仰望U8值500萬。這既說明仰望U8技術獲得肯定,也強調了奔馳的品牌價值。很長一段時間內,比亞迪都是混跡3萬美元這個核心價格帶的公司,后來有了售價三四十萬的騰勢,但直接賣售價上百萬的豪華車,仍是不小的挑戰。
在文章的最后,不管看到比亞迪仰望U8多少問題,我們仍希望比亞迪能克服所有困難,圓了自己高端化的夢,也圓了這個國家產業升級的夢。